国家文物局发布良渚等重大项目考古进展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国家文物局2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 新发现水坝及良渚遗址群中晚期结构。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发布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新发现初步廓清良渚遗址群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规划建造水利系统、莫角山和反山,再到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等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良渚人群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崧泽文化一处墓葬的俯视图。 国家文物局供图 寺墩遗址是一处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中心聚落遗址,由内外两重水系和多个墩、台构成,寺墩遗址自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时期的文化形态、聚落布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为讨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城河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 国家文物局供图 城河遗址反映了屈家岭文化人群通过建造一系列水利设施,调控古城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展现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先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王家塝墓地多种形制的墓葬,反映了屈家岭文化社群结构的复杂性和社会分化现象,与良渚、寺墩展现的史前文明形态交相辉映。 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 国家文物局供图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通过对浙江井头山遗址,福建平潭岛西营、壳丘头、东花丘和龟山遗址,海南湾仔头和内角等遗址展开系统考古学研究,完善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揭示了史前人群深耕大陆、开发利用海洋的文化特征、生计模式、社会结构的演化历程,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重要实证。 会议现场。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通报的4项考古成果,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重大课题攻关,推动考古学理论创新,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现代科技与考古学深度融合,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全面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历史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编辑:李岩】 ,NIGcvdvevr0
- 百度百科_全球领先的中文百科全书
- 百度知道 - 全球领先中文互动问答平台
- 新闻_YNET.com北青网
- 新闻频道_广州日报大洋网
- 这场完败充分体现中韩足球的差距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汪莹纯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提醒在加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 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12月杭州开战世界名将云集
- 初冬太行大峡谷现云海奇观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与机构注意雨季安全
- 斯诺克英锦赛:丁俊晖再进一步,8强已出4席
- 惠州:对标湾区核心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增至200家
- 广东推进“金融+海洋”工程激活蓝色经济新动能
- 拼多多最新财报:抢占海外消费旺季,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出海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第8届“儿童戏剧周”暨柏林少年宫第27届“木偶戏剧节”举行